孩子的监护人怎么确定
一、孩子的监护人怎么确定
孩子的监护人,那通常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以及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的。
一般来讲,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毋庸置疑的监护人。
当父母离婚之后,那些没有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,依然拥有着监护权
要是父母不幸去世或者丧失了监护能力,那就由下面这些有监护能力的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担任监护人,比如说祖父母、外祖父母;
还有兄、姐;
另外,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也行,不过,必须得经过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的同意才行。
除此之外,如果对监护人的确定产生了争议,那就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来指定监护人。
要是相关的当事人对指定不满意,那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;
当然,有关当事人也能够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。
二、确定孩子监护人有哪些法律依据
确定孩子监护人主要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相关规定。
首先,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当然监护人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、教育和保护的义务,这种监护关系自子女出生即确立。
若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,则按法定顺序确定监护人,依次为祖父母、外祖父母;兄、姐;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,但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。
在确定监护人过程中,若对监护权存在争议,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,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,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;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。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指定监护人。
三、确定孩子监护人有哪些法律程序
确定孩子监护人的法律程序分不同情况。
对于未成年人,父母是法定监护人,无需特别程序。若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,由祖父母、外祖父母,兄、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,可自行协商确定。协商不成的,可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,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,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;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。
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确定监护人,也可先由具备监护资格的人协商,协商不成的走上述指定监护程序。人民法院
当探讨孩子的监护人怎么确定这一问题时,后续还有不少相关要点值得关注。比如确定监护人后,监护人在孩子财产管理方面有诸多责任与限制,不能随意处置孩子财产,要以孩子利益最大化为原则。另外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若出现监护人不履行职责等情况,还存在监护人变更的问题。这其中涉及诸多法律程序与考量因素。要是您对孩子监护人确定后的财产管理、变更程序等方面还有疑问,别发愁,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。